
1. 背景与需求
电网巡检涵盖输电线路(高压电线、杆塔)与变电设备(阀厅、变电站),传统巡检存在两大难点:一是输电线路跨度大(穿越山区、河流、森林),人工登塔巡检效率低(单塔耗时≥30 分钟)、安全风险高(高空作业易发生坠落),且难以监测电线弧垂(扰度)变化(受温度、载荷影响,弧垂过大易导致电线对地放电);二是阀厅(高压换流站核心区域)为密闭高压环境,人工巡检需停电进行,影响电网供电稳定性,且难以发现设备内部绝缘缺陷、接头过热等问题。
蜂鸟共轴无人机采用 “飞手 + 巡线车 + 激光雷达” 模式,可实现输电线路弧垂监测与阀厅设备无损巡检。
2. 核心配置与技术支撑
设备 / 模块 | 具体配置 | 功能作用 |
巡检主体 | 蜂鸟共轴无人机 | 起飞重量≤10kg,续航≥45 分钟(搭载激光雷达时),抗风 7 级,适应山区输电线路复杂风力环境;机身小巧,可在杆塔之间狭窄空间飞行 |
激光雷达模块 | 16 线激光雷达(测距精度 ±2cm,点云密度≥100 点 /㎡) | - 输电线路:扫描电线三维形态,计算弧垂值(精度 ±5cm),对比设计标准值,判断是否存在弧垂过大 / 过小问题;同时检测杆塔倾斜度、绝缘子破损、电线异物(如塑料袋、风筝线)- 阀厅内部:扫描设备三维结构,生成点云模型,识别设备外壳变形、连接件松动、绝缘件缺陷 |
辅助模块 | 双光吊舱(可见光 + 红外) | - 输电线路:红外模式监测杆塔接头、绝缘子串过热(温度差≥5℃),可见光模式拍摄电线磨损、杆塔基础损坏- 阀厅内部:红外模式检测设备接头、母线过热,可见光模式观察设备表盘指示、指示灯状态 |
保障系统 | 巡线车(搭载地面控制终端、备用电池、维修工具) | - 移动指挥:飞手在车内通过终端控制无人机,实时查看雷达数据与双光图像,避免野外作业风吹日晒- 后勤支撑:车内携带备用电池、无人机备件,可现场更换电池、维修设备,延长巡检续航;配备卫星通信终端,在偏远山区确保数据回传 |
3. 实施流程
(1)输电线路巡检(含弧垂监测)
• 前期准备:飞手团队驾驶巡线车抵达输电线路附近,根据线路 CAD 图纸在终端中规划巡检航线(沿线路走向,飞行高度距电线 30-50 米,确保激光雷达完整扫描电线);检查激光雷达、双光吊舱与无人机的连接状态,测试数据回传链路。
• 杆塔与线路巡检:无人机从巡线车附近起飞,沿航线飞行,激光雷达同步扫描杆塔与电线:
◦ 对杆塔:扫描杆塔三维结构,计算倾斜度(若倾斜度>3° 则标记为异常),识别杆塔基础沉降、爬梯损坏、绝缘子串破损;双光吊舱红外模式监测杆塔顶部接头温度,若温度高于环境温度 10℃以上,判断为接触不良。
◦ 对电线:激光雷达生成电线三维点云模型,软件自动计算弧垂值(如 220kV 线路设计弧垂为 5 米,实际测量为 6.5 米则预警),分析弧垂变化原因(如高温导致电线热胀、覆冰导致载荷增加);可见光模式检查电线磨损、断股,红外模式监测电线接头过热。
• 缺陷记录与反馈:发现缺陷后,飞手通过终端标记缺陷位置(GPS 坐标)、类型、严重程度,拍摄现场照片与视频,实时上传至电网运维平台;若发现紧急缺陷(如电线弧垂过大接近地面、杆塔严重倾斜),立即向调度中心汇报,申请线路停电维修。
• 任务收尾:完成一段线路巡检后,无人机返航至巡线车附近,飞手更换电池(或使用车载充电设备补电),前往下一段线路;当日巡检结束后,整理缺陷数据,生成《输电线路巡检报告》。
(2)阀厅巡检
• 前期协调:与电网调度中心确认阀厅停电窗口期(若采用带电巡检模式,需确保无人机具备绝缘设计,符合高压环境安全标准),清理阀厅内部障碍物,确保无人机飞行空间。
• 设备部署:飞手在阀厅外通过终端控制无人机起飞(若阀厅入口狭小,可拆解无人机后在内部组装),激光雷达启动扫描模式,双光吊舱切换至红外模式。
• 内部巡检:无人机沿阀厅内部预设航线飞行(距设备 1-3 米,避免碰撞),激光雷达扫描换流阀、母线、电抗器等设备,生成三维模型,识别设备外壳变形、连接件螺栓松动(通过点云数据对比标准模型,偏差>2mm 则标记);双光吊舱红外模式检测设备接头、母线连接处温度,若温度高于正常运行温度 20℃以上,判断为过热缺陷;可见光模式检查设备表盘读数是否正常、指示灯是否亮灯。
• 数据处理:巡检完成后,无人机飞出阀厅,飞手导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与双光图像,导入分析软件,生成《阀厅设备巡检报告》,标注缺陷位置与建议维修方案;将报告提交电网运维部门,安排维修。
4. 方案优势
• 高效安全:输电线路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 5 倍,避免登塔作业风险;阀厅巡检无需长时间停电(带电巡检模式可实现不停电作业),减少供电损失。
• 精准监测:激光雷达弧垂测量精度 ±5cm,较传统人工测量(精度 ±10cm)更精准;三维建模可发现设备细微变形,避免因隐蔽缺陷导致电网故障。
• 移动灵活:巡线车 + 无人机组合,适应山区、偏远地区输电线路巡检,后勤保障充足,可实现长距离连续巡检。